最新公告

临床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临床护理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发布时间: 2018-01-03 08:33:42 点击量:6030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传染病,它肆虐人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人们谈到结核病仍心有余悸,许多结核病患者在患病后更是不知所措。作为护士,因经常与患者接触密切,更应了解和掌握结核病患者患病后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收入的患者,对他们所担心的问题,予以耐心细致的解释,使患者对医务人员有信任和依赖感,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配合治疗。因此,了解分析这些心理变化并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之转变为积极因素是极为重要的。

  1 发病期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的症状多无特异性,多数患者缺乏结核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一般将头痛、低热、咳嗽视为普通感冒。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愈,才前往医院就诊。故对此病缺乏心理准备,常有焦虑感,甚至有恐惧感,有的有悲观心理,若不消除这种心理,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治疗。作为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恰当的解释,使患者消除这种顾虑,尽早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治疗期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与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相比,心理压力很大。如担心传染给家人,怕别人歧视,甚至怕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怕给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表现出消极情绪。有的认为抗结核药物毒副作用大,特别是儿童患者,家长担心抗结核药会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及肝肾功能。此时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举止,温和的态度,主动建立医患间的交流氛围。耐心听患者诉说,回答患者的疑问,用语言和行动帮助他们解除不良的情绪。这种尊重和关心可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另外,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注,稍有不适即疑为病情恶化,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感觉异常和心理、生理障碍,如出现一些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和体征,影响治疗继续。护士应告知患者病情好转的点滴信息,培养乐观情绪,以减轻患者对身体的过分关注。

  3 治疗管理期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进入管理阶段后,有的因经济因素、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而自行中断治疗或复查;有的存在盲目乐观和侥幸心理,认为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不象恶性肿瘤那么可怕,所以很难坚持到底。这成为患者管理工作的难点,作为管理护士,最重要的是耐心听患者诉说自己的困难和感受,了解患者的心理障碍,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使患者感到医患的友好与平等,愿意接受并与我们配合。

  4 治疗结束后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治疗结束后,可分为两种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已治愈,恢复了健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另一种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一旦患感冒、咳嗽或胸痛就认为旧病复发,加之有的医务人员的误导,把一些因结核病治愈后的后遗症当作结核病复发。例如,疗程满后患者的咯血,大多是由于结核瘢痕致使原病灶部位血管畸变,加上感染因素就可出现咯血,这并非结核病的复发,只需对症处理即可。护士应在患者疗程结束后告知其这些知识,使之了解自己病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总之,护理工作在结核病的防治、登记、治疗、护理管理工作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无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因此,护士应真正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不断提高技能,结合患者的心理、生理等社会环境因素,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环境,早日康复。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建设街1号 咨询热线:0451-57335854,0451-57337472 网站电话:0451-57328499
网址:www.hljjh.cn  hljjh.org.cn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所有
黑ICP备12002574号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4266号